close

 距離上回跟設計師交手已有四年的時間, 但那不愉快的經驗還是印象深刻, 比如說, 天花板做成井字型,當初設計師說比較有變化, 但實際上是比較容易做, 用系統櫃當隔間牆, 原本想要偷點空間, 沒想到水平線不一定是平的, 一定要用木工包系統櫃才會整齊, 所謂的師傅不見得專業, 第一次看到烤漆是連手把一起烤, 所以脫模後,會缺一輪油漆, 頂天立地的收納看似很有得裝.., 但同屬哈比人的我們,怎麼也搆不到第二層。 

 

 

沒有時間也沒有實際的施工經驗能夠應付工程期間的繁雜,所以還是找了設計師來幫忙,  但這回以配合的工班好不好做為考量的重點, 尤其油漆師傅好不好更是關鍵,設計師的想法可以溝通,但工班的手藝很難現場加強。 

 

 

經歷四個多月在網路, 雜誌及達人部落格上的翻找實際造訪了幾個設計師的現場, 最後選擇雖然作品以現代禪風居多, 但做工很細的設計師Simon。  

 

 

接下來, 我跟保羅開始進行風格型錄的製作, 所謂的風格型錄就是把我們看的國外裝潢雜誌, 依照新居的空間, 把喜歡的部份標出來, 再慢慢篩選出我們有共識的部份, 做上標記, 帶著跟設計師一起討論, 這件事情很重要, 因為每個人對風格的詮釋會有不同的路線, 有圖有真相, 讓設計師很清楚的了解我們對家的想像是長什麼樣子, 省去日後完工, 發生你的美式跟我的美式壓根對不上一起的狀況。

 

我跟保羅參考的雜誌有  BBC Good Homes(從寶哥家看來的) Ideal Home如果不想花錢, 高鐵烏日站的經緯書店, 不像Fnac那麼小氣, 包得緊緊的, 可以去翻翻再決定要不要買, Costco也是個好地方, 國外的佈置書, Pottery Barn, 在那裏也可以找到, 一樣沒有包, 看喜歡再買。

 

Untitled-1 copy.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anze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